《綠色心靈力量》– EP107 - 你也可以自在修行(下)
  
  
  
  
          
主題 Topic: 《綠色心靈力量》– EP107 - 你也可以自在修行(下)
主持人 Hosted by: 周兆祥博士
嘉賓 Guest: 
          
	修行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。
	修行令我們真正快樂滿足。
	修行其實十分簡單:積極行動再次搭通天地線,享受作為靈性存在體的樂趣,獲取宇宙間的大智慧大力量。
	修行是此時此刻馬上進入天堂。
	 
	修行必須自虐嗎?
	提起修行,人們馬上會想起苦行僧。
	大家往往以為做修行工夫就是放棄一些人生之中的享受,明明有快樂也要全部拒絕,為選擇辛苦、麻煩、毫無樂趣、自虐式的生活方式。
	這是誤解,或者知其一不知其二。
	提起修行,許多人也會想起宗教人士那種扳起面孔說教的形象,他們告訴世人說肉體的享受都是罪惡,或者即使本身沒有道德上欠妥之處,它們也至少會防礙靈性進步。於是誰談到修行,大家都會覺得這種人毫無情趣,自鳴清高,只得非議大夥兒「俗人」享受人生。
	我現在明白這是不幸的誤會。
	實況究竟如何?
	 
	怎樣分清本末真假?
	當你感受過(或是衷心嚮往)靈性生活的樂趣(甚至是狂喜、無名的喜悅、全情投入的陶醉)之後,你自然會分得清楚本末輕重,知所取捨,丟開假的、淺薄的、短暫的,追尋真正的、深遽的、長久的東西。
	正如小朋友在鬧市之中失散了爸媽,她在路旁哭叫,好心的途人安慰她,給她一些糖果,借給他一些玩具,於是,她不哭了,姑且享受一下糖果和玩具,沉醉其中一會。但是,過不了好久,這個小朋友一定又會再次驚慌痛苦的,她一定再哭,因為糖果玩具都絕對不會滿足得到任何小朋友真正的需要。只有回到爸媽那兒,她才可能妥當、安全、真正快樂。後來,爸媽回來了,她撲進爸媽的懷抱,馬上丟開糖果、玩具。
	我看人生也是這樣。
	修行者懂得盡情享受肉體感官的歡樂:美食、舒適環境、性愛、物質方便,但是清清楚楚知道這一切無非是鏡花水月、過眼雲煙,絕對不沉溺,因此不會抗拒貧困、匱乏、簡陋、粗食、勞苦。
	返璞歸真,上天賜給我們享受的條件(五官與肉體)和享受的對象(飲食、景色、異性),但也賜給我們更大滿足的泉源,就是結合宇宙能量的狀態,源源收到智慧、能力、積極性、愛的感覺。
	 
	怎樣左右逢源享受人生?
	我們都習慣了重視自己的事業、名譽、地位、財富、物質享受、感官滿足。
	此時此地的社會更特別標榜上述一切,強調名成利就、豪宅美食、美女投懷送抱,是人生成功的指標。
	做修行功夫不等於要放棄名利、享受、性生活。
	耶穌說:富人進天堂,難似駱駝穿過針孔。那是因為人有執著的傾向。
	其實,生命之中有了好東西可以享受,應該盡情享受,才對得起天、對得起地。我會充滿感恩的心,知道這一種祝福、難得的機會。
	智慧、知識、事業成功、美貌、家庭幸福,甚至功德,道理也一樣。
	關鍵在於是否放得下:如果我有錢,又很想繼續過富人的生活,那就是執著。如果我做了一件好事,念念不忘自己做了好事,更是執著。
	所有的享受都可以變成積極的因素,鼓勵我們心滿意足,尋求提升。
	總之,又是在乎一念:我們用怎樣的心去享受、去創業、去發揮才能、去布施,是最重要的。
	我們不妨既享受現世的快樂,又享受靈性的滿足,這是絕對可以左右逢源、辦得到的。
	 
	究竟修行的樂趣在哪裡?
	修行會令你變成完全另外一個人。
	修行令你身處的世界變成另外一個世界。
	你是個逍遙快活的人,活在幸福的樂園裡。
	人各有志,我發心修行,追求俗世以外的價值。
	因為我修行,所以我「非一般見識」,分清楚本與末,不再與人爭那些無謂爭的東西(從此少了大部分煩惱)。
	因為我修行,所以我主宰自己的意念,知道天下間只有一個人可以令我不快樂(於是我不可能有不快樂的經驗)。
	因為我修行,所以我明白到一切煩惱痛苦,無非源於自我的執著(從此不再棧戀任何事物)。
	因為我修行,所以我不會用別人的愚蠢來懲罰自己(於是我學到了寬恕他人有意無意對自己的傷害)。
	因為我修行,所以我非常尊重自己身體內每一個細胞裡的神性(從此一天廿四小時活在宇宙力量的承托、發動之中)。
	這就是我的得益。我覺得很夠了,別無他求。
	 
	詳見
	 
	
		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	
		 
	
		參加祥哥的靈修課程:
	
		https://www.greenwoodshk.org/journey
	
		 
	
		祥哥現場演譯《綠色心靈力量》
	
		https://www.greenwoodshk.org/simonchau;查詢電34282416。
	
		 
	
		更多阿祥的生命智慧:
	
		https://www.greenwoodshk.org/blog
	
		 
	
		https://wordpress.com/read/feeds/51309996